连日来,全国多地遭遇持续高温天气,农作物生长面临严峻考验。从大豆的抗旱补水,到玉米、花生、葡萄的抗逆调控,再到蔬菜大棚的科学降温,一系列针对性田管技术为作物“解渴防暑”。这些技术方案既立足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,又兼顾高效节水、病虫害防控等关键环节,为农户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指南。当前正值农作物生长关键期,科学应对高温干旱,不仅是保障秋粮与“菜篮子”供应的必要举措,更彰显了科技赋能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作用。
应对大豆抗旱抗高温 这些田管技术是关键
当前,黄淮夏大豆处于分枝期至开花期,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关键期,也是需水高峰期和温度敏感期。应对黄淮高温干旱影响,各地要落实灌水补墒、肥水调控、病虫防治、“一喷多促”等措施,抓好防灾减灾和田间管理,最大限度减轻大豆灾害损失。
(一)灌水补墒降温。当务之急是抓紧抗旱浇水,宁早不晚、浇足浇透。采用小水勤灌或隔沟灌,避免大水漫灌导致土壤板结和养分流失。最佳灌溉时间在清晨或傍晚,严禁在中午高温时段灌水,以防烫伤根系和加剧植株生理紊乱。有条件的地块,充分挖掘现有水利设施潜力,扩大供水能力,通过滴灌、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施,实现精准供水、水肥一体、节水增效。喷灌宜避开正午高温时,灌水量以湿润主要根系分布层(0—40厘米)为宜,避免过量。此外,防止旱涝急转,做好应对准备。
(二)施肥调控促壮。前期因干旱高温,大豆出现植株偏矮、根瘤减少,导致缺肥苗弱,根系吸收能力差。选择阴天或晴热天早晚,采用“少量多次、低浓度”的轻肥缓补措施,结合降雨和灌水轻施速效氮肥(如每亩追施尿素5—8公斤),补充因干旱消耗的氮素,喷施磷酸二氢钾、氨基酸等营养剂,增强植株营养,促进根系恢复生长,提高抵御高温热害能力,减轻干旱影响。旱情缓解后及时追施复合肥,促进大豆健壮生长,防止后期脱肥早衰。
(三)防控病虫减损。高温干旱易诱发红蜘蛛、蚜虫、烟粉虱等刺吸式害虫暴发,以及病毒病、炭疽病等病害。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杀虫剂,如高效氯氟氰菊酯+吡虫啉+甲维·虫螨腈,或生物农药,重点防治点蜂缘蝽、蛴螬、造桥虫、豆天蛾、棉铃虫、烟粉虱等虫害。喷药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,避开高温时段,注意药液浓度,防止药害。结合喷施叶面肥和调节剂时,注意混配性。
(四)“一喷多促”延衰。在高温干旱来临前或初期,喷施芸苔素内酯或碧护,调节植物体内激素平衡,诱导产生抗逆蛋白,关闭气孔减少蒸腾,保护细胞膜结构,缓解高温干旱危害。在大豆花荚期、鼓粒期,视大豆长势叶面喷施尿素、钼酸铵、硫酸亚铁、多元微肥、杀虫剂、杀菌剂等,增加叶片营养,保花、保荚、增粒重,实现一喷多效。密植、土壤肥力高或施肥量大等易出现旺长地块,可在开花初期喷施烯效唑等化控剂进行控旺处理。
如何给农作物“降温”
近日,全国多地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,局部地区最高温超过40℃。如何有效地给农作物“降温”?7月20日,河南省科技特派员、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雷彩燕副教授提醒农民朋友,积极采取有效措施,加强对玉米、花生、葡萄等科学管理。
夏播玉米。目前,夏播玉米大多处于孕穗期,持续高温天气不仅影响植株生理代谢,还可能影响穗分化,降低授粉质量,造成穗发育不良。因此,在持续高温干旱天气要加强灌溉。灌溉时优先采用滴灌、喷灌等设施,其次是沟灌,而且要避开正午高温灌溉。同时,要加强对蚜虫、红蜘蛛、玉米螟等农业害虫的监测,及时发现和防治,避免病虫害的大爆发。
花生。目前,花生大多正处于开花下针期,也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。高温会导致花生开花授粉受阻,花粉活力降低,落花落果增多,导致下针困难,造成有效针数减少,结荚数量减少;也会导致叶片蒸腾速率过大,出现叶片萎蔫卷曲现象。因此一旦出现叶片萎蔫时,就要在早晨或傍晚进行灌溉;同时可以追施磷钾肥和钙硅肥,喷施芸苔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,提高花生的长势和抗逆性,保障花生的高产稳产。及时松土,在行间覆盖秸秆、麦糠等物质,可以有效改善田间小气候,在降温的同时减少土壤水分蒸发。
葡萄。目前是葡萄的成熟期和收获期,高温天气容易导致葡萄叶片失水、枯黄,根系生长受阻,果实气灼热和日灼,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。有条件的可以在葡萄棚架上覆盖黑色遮阳网,以降低温度;对于大棚内的葡萄,可以打开天窗、风机,以减少阳光直射和热量吸收。高温天气葡萄大棚里出现高温、高湿,容易引发炭疽病和软腐病,要及时进行防治。高温天气容易产生药害,应正确选药和用药,尽量在傍晚和晚上施药。
如何科学应对高温 守护“菜篮子”
近日,持续性高温天气,让蔬菜生产面临“烤验”,为保障“菜篮子”安全,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发布夏季高温天气蔬菜应对管理措施,为广大菜农送上了一套科学“凉策”。
首先要做好降温。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表示,对于蔬菜大棚,可选择遮光率30%—60%的遮阳网,在10点至16点高温时段进行覆盖,也可选择在棚膜喷涂降温剂,进行适时补涂。采取通风降温时,要打开顶风口,两侧掀开裙膜,形成“上排下进”的对流风道,在通风口加装20—30目防虫网,使降温防虫两不误。
水分控温法也是一种有效的降温措施。可选择清晨(5—7点)或傍晚(6—8点)喷灌清水,正午时可向棚内地面喷水,注意要避开植株,将棚温控制在35℃以下。在棚内安装微雾喷头,10点至16点每小时喷雾2—3分钟,利用水汽蒸发带走热量,同时要注意湿度控制以防病害。
针对高温天气下蔬菜灌溉和施肥,专家提出,对于大葱、甘蓝、韭菜等叶菜,推荐滴灌或喷灌,坚持“早浇晚灌避午浇”。在施肥方面,朝天椒、番茄等易日灼作物,可喷施0.1%硫酸锌或螯合钙。瓜类、茄果及豆类坐果后,每亩随滴灌追施高钾复合肥或水溶肥,间隔12天一次,同时叶面搭配0.3%磷酸二氢钾或氨基酸、腐植酸叶面肥,连喷两次。
在蔬菜病虫害防治方面,专家提出,对于小白菜、菜心等速生绿叶蔬菜全生育期采取浮动覆盖40目防虫网,对于韭菜等可张挂黄板、蓝板、杀虫灯诱杀等进行防治。虫害施药一般在早上或者傍晚进行,在喷药时,重点打叶背面及新叶。针对飞虱、蓟马、豆荚螟、夜蛾类等害虫,可用噻虫嗪、螺虫乙酯、甲维盐、茚虫威等杀虫剂复配吡丙醚杀卵剂、有机硅助剂等喷雾预防防治,喷药时要错开高温时段,加大用水量,适当降低用药浓度。夏季雨后要立即喷施68%精甲霜·锰锌600倍液,预防疫病,对于软腐病、青枯病等病害可施用春雷霉素、噻菌酮等喷雾进行防治。
(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·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张朝辉 参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、《河南日报农村版》整理)